LOG?RAW?Rec. 709?Rec. 2020?錄影格式到底該怎麼選?
- 好可愛
- 2月1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在影視製作的世界裡,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:「錄影一定要用 LOG 或 RAW 嗎?還是直接用 Rec. 709 也夠了?Rec. 2020 又是什麼?」
LOG 和 RAW 一直被視為專業製作的標準,許多電影、電視劇、廣告都會使用這些格式進行拍攝。但這是否代表 所有錄影場景都應該使用 LOG 或 RAW?什麼時候使用標準色彩空間(Rec. 709 或 Rec. 2020)反而更合適?
本篇文章將幫助你理解 LOG、RAW、Rec. 709、Rec. 2020、HLG、PQ 這些格式的差異,以及它們在不同拍攝需求中的適用性,讓你在製作影片時能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

1. 什麼是 LOG、RAW、709、2020?它們的核心差異是什麼?
一、Rec. 709(標準動態範圍 SDR)
最廣泛相容的色彩標準,適用於電視、網路影片、社交媒體。
色彩即時可用,不需要額外調色,適合快剪快傳的內容。
動態範圍較小,亮部和暗部的細節較少。
適用場景:
快速交付的影片內容(YouTube、直播、新聞報導)。
不需要額外調色的企業影片、婚禮錄影。
需要節省儲存空間的長時間拍攝(如紀錄片)。
二、Rec. 2020(高色域標準 HDR)
色域範圍遠超 Rec. 709,可顯示更鮮豔與更真實的顏色。
通常與 HLG、PQ(HDR10/Dolby Vision)搭配使用,用於 HDR 影片輸出。
比 Rec. 709 更廣的色彩範圍,但不等於 HDR 格式本身。
適用場景:
高畫質 HDR 影像製作(電影、Netflix、Disney+)。
需要更寬廣色彩表現的內容(如廣告、商業攝影)。
高規格相機與錄影設備,如 Sony、Canon、Panasonic 高階機種。
三、LOG(如 S-Log、C-Log、V-Log)
低對比、高動態範圍的錄影模式,保留更多亮部與暗部細節。
需要 LUT 或後期調色才能呈現最終畫面。
比 709 更有彈性,但仍受到影像壓縮與編碼的限制。
適用場景:
需要進行調色的專業影像製作(廣告、電影、紀錄片)。
高對比場景(如室內與戶外交錯光源、夜景)。
需要在後期做較大範圍曝光調整的專案。
四、RAW(純影像數據,如 Blackmagic RAW、ProRes RAW、RED RAW)
未經壓縮的影像數據,擁有最完整的動態範圍與色彩資訊。
需要專業級存儲設備與強大處理能力。
適用場景:
高端影視製作(電影、廣告、4K 以上的影像工程)。
需要極大曝光調整空間與高品質調色的專案。
有足夠儲存空間與後期運算能力的工作流。
『RAW 是最靈活的錄影格式,但也最佔資源,需要較長的處理時間與儲存空間。LOG 則是 RAW 的折衷方案,提供更好的動態範圍,並且不會佔用太多存儲空間。』
3. 哪種格式最適合你的工作流?
格式 | 適合用途 | 需要調色? | 文件大小 |
Rec. 709 | 一般影片、直播、企業影片 | 不需要 | 小 |
Rec. 2020 | HDR 影像、高色域內容 | 可選 | 中等 |
LOG(S-Log、C-Log) | 調色需求高的影像 | 需要 | 中等 |
RAW(ProRes RAW、BRAW) | 最高畫質的專業影像 | 需要 | 超大 |
HLG(Hybrid Log-Gamma) | 快速交付的 HDR 內容 | 可選 | 中等 |
PQ(HDR10、Dolby Vision) | 高端影視 HDR 內容 | 需要 | 大 |
『如果你的影片需要快速輸出,709 是最佳選擇。如果你有後期調色需求,LOG 會給你更多彈性。如果你追求極致畫質,RAW 會是首選。如果你要做 HDR 內容,那就需要考慮 Rec. 2020、HLG 或 PQ。』
4. 總結:你真的需要 LOG 或 RAW 嗎?
選擇 LOG、RAW、Rec. 2020 取決於你的後期需求與設備能力。
如果你是 專業影像工作者,並且有時間與資源進行調色,那麼 LOG 或 RAW 會給你最大的調整空間。
如果你是 YouTuber、活動攝影師、企業影片製作人,需要快速輸出影片,那麼 Rec. 709 或 HLG 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如果你的影片是 針對 HDR 內容(如 Netflix、Disney+),那麼 Rec. 2020 + PQ 會是最佳選擇。